第十七章风雨亦同行(1/4)

作品:《抗日之东北崛起

到了半夜,天稀稀拉拉下起了小雨,张天宇下令部队在旷野安下营来,有限的几个帐篷都让给伤员们住了,剩下的战士躲在大树下避雨,没有干柴,为了防止鬼子追踪,也不能生火,草地上泥泞不堪,无法下脚,不能坐着,更别想躺了。战士们只能背靠着大树站着,风把雨吹过来,有不少战士衣服都被打透了。深秋时节,秋风一过,寒入骨髓。

天亮了,雨也停了,地上还是泥泞不堪,没有生火做饭,只能是边行军边吃点干粮,缺少水壶,渴了喝口路边沟里的水。

经过一夜风雨,不少战士得了感冒,互相搀扶着,在满是泥水的路上艰难的行走着,行进的速度非常慢,但从昨晚到现在,没有一个掉队的,也没有一个开小差的。

张天宇看着这些战士,心里感慨万千,作为一个现代人,穿越到中华民族最危险最困苦的年代,才真正感受到前辈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坚持抗战的艰难,才知道后来的胜利来之多么不容易。这是一种怎样的战斗精神,用任何华丽的词语都无法赞美这种精神。

平时轻装一天就能够回到老爷岭,可是带着这么多物质,还有二十来个伤员,走了一夜加大半天的路,离老爷岭还有一段距离,看来天黑赶不回去了。忽听到前面有几声枪响,队伍发生了短暂的骚动,好在临时组建的各个班的班长马上组织起队伍,准备好要战斗稳住了阵脚。张天宇往队伍前面走去,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。

这时,沈飞一路小跑赶来,见到张天宇大气不接下气的报告,说前面发现了一批马匪截道,宋青林让他来汇报。

这个年代,整个东北土匪胡子多如牛毛,这里出现不足为怪。但张天宇还是亲自走到队伍前面去了。

到了队伍前面,就见宋青林正在和对方交涉什么,对方有五个人,都骑在马上,当先是一个五短身材的黑脸老者,头戴毡帽,腰别驳壳枪,身旁几个人都是腰别驳壳枪,背背着大刀,面似凶神恶煞一般。看到张天宇等人过来,他们停止了说话,上下打量着张天宇。

经过夜里雨水的冲击,加上早晨道路的泥泞,张天宇身上也沾满了泥,眼睛里有了血丝。

“总指挥,这位是盘龙山摩云寨二当家的雪豹万峰万二当家的。”宋青林报告说。显然刚才他们已经通报名号了。

黑脸汉子见到张天宇,双手一拱:“张总指挥,盘龙山摩云寨万峰不知道是抗日先锋军张总指挥路过,唐突了。请见谅。”

盘龙山?摩云寨?张天宇听张德成说过。

在黑山县周围,有几伙比较大的土匪,盘龙山算一个。

盘龙山位于义县和朝阳交界处,那里山高林密,峰峦叠嶂,绵延数百里。由于山势险要,政府对那里管理不到位,所以,清末以来,这里滋生许多土匪,其中盘龙山西峰叫摩云峰,摩云峰上摩云寨飞天龙陈云龙一伙在这些土匪中算是另类。

摩云寨陈家三代为匪。老寨主陈光是义和团的大师兄,义和团失败后,他带领一些弟兄为躲避官府追杀,逃到辽西盘龙山,在那里他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,以“义”字当先,除暴安良,杀富济贫,建立了摩云寨,历经三十余年,在辽西创出响当当名号。老寨主死后,他儿子陈峰做了寨主,接着打替天行道的大旗,但因得罪了官府,张学良亲自签署剿灭摩云寨的命令,东北军出动一万多人进山剿匪,陈峰在在反围剿中身亡,摩云寨损失惨重,一时在辽西没有动静。但这两年,陈峰儿子陈云龙突然崛起,联合家族老部下,重树摩云寨大旗,在辽西又打出一片新天地来。

雪豹万峰是摩云寨二当家,摩云寨的大炮头,也是前两任寨主的心腹,他对陈家忠心耿耿,在辽西有赫赫威名,今天怎么来到三百多里外的义县来了?

张天宇虽有疑问,但还是不失礼节,抱拳说:“万老英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
《抗日之东北崛起》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风雨亦同行,网址:https://www.sanjiange.com/book/196/196525/17.html